上一周大概是我的“戏曲黄金周”,原本就买了几场戏的票,又通过京昆艺术节的活动得到了一张早就想看却一直没机会的《铁冠图》的票,然后作为交换写了一篇剧评。这里就偷懒一下,直接放原文在此吧。


2018年11月21日,紫金大戏院上演了一场名家云集的京昆传奇《铁冠图》,历时将近4个小时的表演可谓精彩纷呈,十分震撼。

此次演出包括四个经典的折子戏:《对刀步战》、《别母乱箭》、《撞钟分宫》和《贞娥刺虎》,这四折戏基本上囊括了《铁冠图》中最精华的部分,也很好地串联起整个故事脉络。《对刀步战》中周遇吉拼死抗敌,生擒李洪基,却依然改变不了国破家亡大势已去的命运,由此引出悲壮的《别母乱箭》,渲染了悲凉的氛围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《撞钟分宫》更显得痛彻心扉,达到整场的一个高潮。而以《贞娥刺虎》作为结尾,将视角聚焦到小人物的身上,让人看到在沉重压抑中依然有人在反抗和斗争。

我之前看武戏比较少,了解也不多,只能斗胆谈谈我的一点感受。《对刀步战》这一出确实非常漂亮,李洪基与周遇吉先是用枪对战,李落败而逃,要求改用刀,再一次不敌周,又要求步战,终于被周擒住。几场激烈的打斗包括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,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非常的精彩。
《别母乱箭》是有点出乎我意料的一折。其实以前我在欣赏很多传统戏曲时,经常试着忘记现代人的一些观念,以古代人的角度去理解戏曲,比如在古代有志之士舍生取义,女子的三从四德等等,但别母这一出竟让我不由得联系到现实社会。周遇吉强颜欢笑向母亲劝酒,被母亲问到有什么伤心事还想搪塞隐瞒,可做母亲的早就一眼看穿,并且毅然决然地为儿子斩断最后的退路,如此深明大义。自古忠孝不能两全,而母亲宁愿效仿古人举家赴死,只为儿子能坚守忠义。虽然这种爱的表达在今天形式有所不同,但爱的本心永远不变。另外周遇吉感慨“习什么枪和棒,登什么庙和廊”,倒不如效渔樵、务农桑,还能赡养母亲、得个全终老,其实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概,能从几百年前的历史人物身上找到共鸣,真是一种奇妙又惊喜的感觉!

早就听闻蔡正仁老先生的大名,能听到蔡老现场演唱着实让我激动了很久。《撞钟》描绘的是一个末代皇帝的悲情命运。眼看城门已破,崇祯想托孤给周奎,星夜微服出行来到周奎门前,却只听到门内酣呼畅饮。无奈之下登楼击钟召唤群臣,苦苦等待也并无一人前来。在楼上“风儿又倾,雨儿又侵”,崇祯禁不住打了个哆嗦,是这凄风冷雨难耐,也是这凄凉情景令人心寒。从二更等到五更,也只有李国贞和杜之轶前来,崇祯此时此地早已无力分辨,统统称赞“大忠臣”。蔡老的唱功在这一段体现的淋漓尽致,流畅婉转,一气呵成,听来字字句句都满含着血泪。用昆曲表现这份悲,没有愤怒没有慌张,是含蓄而压抑的,可正是这压着的悲,才更显得末代君王心如死灰,悲伤至极。在《分宫》里,面对自己的至亲骨肉,作为一个帝王崇祯也只能忍痛分别。在告拜宗庙时,崇祯有一句唱词唱到“十七载食旰衣宵”,最终“回首苍穹,泪血空抛”。曾经他也为国兢兢业业辛劳付出,回首过去的十七载岁月,堂堂天子竟落得如此结局,怎不痛心也。到最后,妻儿逃命的逃命,自刎的自刎,只留下他孤身一人,那一句“家亡国破何足道,只索向泉台路杳,恨只恨三百载皇图一旦抛”,仿佛把整个人的心都揪了起来,一代君王的悲和泪啊,实在是令人久久回味。

最后一折《贞娥刺虎》,属于“刺杀旦”为主的戏。戏中贞娥本是一位宫女,因受恩于前朝而假冒公主,刺杀一只虎李过。贞娥的人物形象本身就非常丰富立体,既要体现原本的宫女身份,又要在人前假扮公主,还要显露刺杀前作为女子的惧怕慌张,又需要展现敢于刺杀的刚烈和胆识,表演上唱做并重。在刺杀时,史依弘老师的唱腔不再婉转柔和,而是更加高亢嘹亮,配合干脆利落的身段,将这位铤而走险胆识过人的女子刻画的入木三分。只是最后用剑刺入李过腹中的一下,看起来有点像李过拔剑自杀,不知是误解还是果真如此。